
當測量軸承的內部間隙時,向滾道施加輕微的測量負載,以便可以準確測量內部間隙,然而,此時,軸承在測量載荷下發生輕微彈性變形,間隙測量值(測量間隙)略大于真實間隙,必須補償真實軸承間隙與彈性變形導致的增加量之間的差異,這些補償值如下表所示。
| 根據測量負載調整徑向游隙(單位 μm) | ||||||
| 標稱孔徑 d(mm) | 測量負載 N | 徑向游隙加大 | ||||
| C2 | CN | C3 | C4 | C5 | ||
| 10 - 18 mm | 24.5 | 3~4 | 4 | 4 | 4 | 4 | 
| 18 - 50 mm | 49 | 4~5 | 5 | 6 | 6 | 6 | 
| 50 - 200 mm | 147 | 6~8 | 8 | 9 | 9 | 9 | 
一、游隙選擇。運行條件下軸承的內部間隙(有效間隙)通常小于安裝和運行前相同軸承的初始間隙,這是由包括軸承配合、內外環之間的溫差等因素造成的。由于軸承的工作間隙會影響軸承壽命、發熱、振動、噪聲等,因此在選擇最合適的軸承游隙時必須慎之又慎。
初始間隙和工作(有效)間隙之間的內部間隙差(過盈配合引起的間隙減少量,或由于內外環之間的溫差引起的間隙變化)可以通過公式 δ?ff = δ? - ( δf + δ? ) 計算,其中:δ?ff 代表有效內部間隙,單位毫米;δ? 代表軸承內部間隙,單位毫米;δf 代表因干涉而減少的間隙量,單位毫米;δ? 代表內外環溫差引起的間隙減少量,單位毫米。
當軸承以過盈配合安裝在軸和殼體上時,內圈將膨脹,外圈將收縮,從而減少軸承的內部間隙,膨脹或收縮量取決于軸承的形狀、軸或殼體的形狀、各個零件的尺寸以及所用材料的類型。差分的范圍約為有效干擾的70%-90%,可以通過公式 δf = ( 0.70 ~ 0.90 ) · Δdeff 計算,其中:δf 代表因干涉而減少的間隙量,單位毫米;Δdeff 代表有效干擾,單位毫米。
在操作過程中,通常外圈比內圈或旋轉部件的溫度低5?到10?C,然而,如果殼體的冷卻效果大,則軸連接到熱源,或加熱物質通過空心軸傳導,內外圈之間的溫差可能更大,因此,由于內外圈的脹差,內部間隙量進一步減少,可以通過公式 δ? = α · Δ? · D? 計算,其中:δ? 代表由于熱差而減少的間隙量,單位毫米;α 代表軸承鋼線膨脹系數12.5 x 10??/°C;Δ? 代表內外環溫差,單位°C;D? 代表外圈滾道直徑,單位毫米。
外圈滾道直徑 D? 可以使用公式 D? = 0.20 ( d + 4.0D ) 計算,其中:d 代表軸承孔徑,單位毫米;D 代表軸承外徑,單位毫米。
| 使用正常游隙以外的軸承間隙的應用示例 | ||
| 工況 | 應用 | 選用游隙 | 
| 軸加熱,殼體冷卻 | 鑄造機輸送機 | C5 | 
| 軸或內圈加熱 | 退火坑、干燥坑、固化坑 | C4 | 
| 允許軸偏轉和裝配誤差 | 圓盤耙 | C4 | 
| 聯合收割機 | C3 | |
| 內圈和外圈均緊密配合 | 大型鼓風機 | C3 | 
二、軸承游隙選擇標準。從理論上講,就軸承壽命而言,任何軸承的最佳工作內部間隙都是軸承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后的輕微負間隙。不幸的是,在實際操作條件下,保持這種最佳公差充其量也很困難,由于各種波動的工作條件,這個微小的負間隙可能很快變成一個大的負間隙,大大降低了軸承的壽命,并導致產生過多的熱量。
因此,應選擇初始內部間隙,其將導致略大于負內部工作間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例如正常負載、配合、速度、溫度等),標準內部間隙將提供非常令人滿意的工作間隙,上表列出了各種應用和操作條件下的非標準間隙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