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節能服務進企業磁懸浮軸承協同創新大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薛一平指出,磁懸浮軸承技術不僅體現了國家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將為能源、交通和工業系統的智能化、低碳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會議由機械工業技術發展基金會主辦,旨在構建一個集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和終端用戶為一體的協同平臺,專注于磁懸浮軸承的技術進步和產業融合,提高其節能性能和運行穩定性,幫助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的關鍵階段,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據估計,壓縮機、風機、水泵等流體機械占全國總能耗的40%以上,是實現能效提升的關鍵目標。

由于其無接觸、無摩擦、無需潤滑的特點,磁懸浮軸承在降低能耗、降低噪音和延長設備壽命方面顯示出顯著的優勢,清華大學余素元教授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磁懸浮軸承理論基礎和技術體系,成為提高流體機械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其無接觸、無摩擦、無需潤滑的特點,磁懸浮軸承在降低能耗、降低噪音和延長設備壽命方面顯示出顯著的優勢,清華大學余素元教授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磁懸浮軸承理論基礎和技術體系,成為提高流體機械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來,相關標準體系建設不斷推進,一些企業在磁懸浮空壓機、飛輪儲能裝置、制冷系統等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然而,面對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功率要求,開發性能更好的磁懸浮軸承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磁懸浮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周進指出,盡管前景廣闊,但該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磁懸浮軸承系統的集成是復雜的,涉及電磁學、傳感器技術和電子控制等多個學科,對研發和用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大多數產品都是定制設計,很難形成標準化的系列,此外,承載能力、可靠性和成本控制仍然是影響其大規模推廣的重要因素。

然而,隨著高性能磁性材料、智能診斷系統和人工智能控制算法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有望在未來逐步得到解決,為加快磁力軸承技術產業化進程,薛一平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然而,隨著高性能磁性材料、智能診斷系統和人工智能控制算法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有望在未來逐步得到解決,為加快磁力軸承技術產業化進程,薛一平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機制,突破基礎研究、技術突破和實際應用之間的壁壘;二是集中資源突破高精度傳感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精密加工工藝等多項關鍵技術;三是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包括建設國家檢測認證平臺,制定統一的檢測標準,推動高校建立相關專業方向,培養專業人才;四是擴大示范應用范圍,特別是在城市軌道交通、醫療設備、航空動力等關鍵場景開展試點項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驗模式。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市場培育的多方聯動,磁懸浮軸承有望成為未來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綠色智能發展的新引擎。

